当球磨机粉磨系统增加预粉碎工艺后,必须及时调节粉磨工艺参数。
A:隔仓板位置:入磨物料粒度减小后,粉磨所需要的破碎能力与空间相应减小,因此根据磨内筛析曲线,适当向磨头方向移动隔仓板位置,有利于保持粉磨速度的均衡和仓位的匹配。
B:圈流磨出磨物料细度:入磨物料经过预粉碎后,不仅粒度减小,而且易磨性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,导致出磨物料中的细粉更细且含量更多。为此,应将出磨物料细度指标(筛余),由原来的R0.08=40±3%调整到R0.08=30±3%。
C:系统循环负荷率:增加预粉碎工艺的圈流粉磨系统,应选择高效选粉机来完成产品分级任务,尽量减少粗粉回料量,增加成品细粉量。系统循环负荷率应控制在100%以下,以较高的选粉效率实现球磨机的优质节能高产。
D:钢球级配:在维持装载量不变的情况下,要降低各仓的平均球径。Ⅰ仓以60±5mm为宜。如果入磨物料粒度均齐,则应将大规格的钢球拣出;如果入磨物料粒度不均齐,则也应减少大球,增补相同装载量的小球。
球磨机内部结构的改进分为球磨机的机型、直径、长度、转速、内部结构和研磨体选择都应根据物料特性来确定,较好事先通过模拟试验找出较佳参数。对现有设备,由于机型、规格已经确定,可供优化选择的除改变物料品种、粒度、水分外,主要是内部结构和研磨体等的优化,控制合适的物料流速。